档案馆
  当前位置: 首页 >> 档案馆
 

普及档案知识,增强档案意识

 

——6·9国际档案日

 

档案是历史记忆的传承,人类社会实践活动的原始记录,前人或今人劳动成果和智慧结晶的体现,是人类智慧的源泉。研究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总结正反两个方面的经验教训,借鉴前人的智慧成果,修史、著书、立传、考古等都离不开档案的支撑。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就曾指出,档案工作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经验得以总结,规律得以认识,历史得以延续,各项事业得以发展,都离不开档案。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也多次强调指出,要让历史说话、用史实发言,并多次就档案征集利用、安全保管、重特大事件应急处置档案管理等作出重要指示,充分显示出党对我国档案工作的重视。

国际档案日的由来

国际上,国际档案理事会(ICA)为了推动各国档案事业的发展,使各国执政者相信有效的档案保管是优化政府管理、提高执政透明度、明确责任的前提,帮助公众了解档案保管是积累国家和社会记忆的重要手段,促进他们广泛利用档案。于200711月在加拿大魁北克举行的年度全体会议上投票决定,将每年的6月9日定为国际档案日。从此,档案与档案人有了属于自己的节日。201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档案局决定自2013年开始,把每年的6月9日即“国际档案日”作为档案部门的宣传活动日。

1 国际档案理事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的修订

新中国档案事业初创时期,国家档案立法没有提上日程。“文革”中,档案遭到大肆破坏。为防止“文革”悲剧重演,1979年6月,国家档案局局长张中在全国政协五届二次会议上,建议制定档案法。之后,经过8年多的广泛讨论,不断修改,1987年4月14日,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档案法草案,6月7日提交人大常委会审议。9月5日,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22次会议表决通过档案法。我国第一部档案法,从此诞生了。为了进一步发挥档案和档案工作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的基础性作用,为新时代档案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法治保障。20206月20日,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审议通过了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国家主席习近平签署第四十七号主席令予以公布,自20211月1日起正式施行。这是我国档案法治建设进程中一个新的里程碑,是档案工作适应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求,走向依法治理、走向开放、走向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必将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档案事业高质量发展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2 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

本次修订是对现行法的一次全面完善和升级,调整幅度较大。新档案法从原来的六章二十七条扩展至八章五十三条,新增了“档案信息化建设”和“监督检查”两个专章。新档案法对电子档案的合法要件、地位和作用,安全管理和信息化系统建设等方面做出了明确规定;强化了档案工作实践中的监督检查和违法案件处理,对档案主管部门和档案工作人员开展监督检查的措施及应当遵守的规则作出明确规定。赋予一切单位和个人向档案主管部门、有关机关举报违法行为的权利,要求接到举报的档案主管部门和有关机关应当及时依法处理。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明确了“为党管档、为国守史、为民服务”职责使命,为档案工作变革与转型、创新与发展提供了较为充分的法律。

3 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


档案的基本定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对档案有一个明确的定义。本法所称档案,是指过去和现在的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以及个人从事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军事、外事、科技等方面活动直接形成的对国家和社会具有保存价值的各种文字、图表、声像等不同形式的历史记录。

档案的种类

档案的种类是人们对档案进行分类认识的结果,为较全面地认识档案,人们往往是同时从多种角度,采用不同的办法的对档案进行种类认识。每一角度、每一分法所形成的种类概念均有其特定的认识功能,可揭示、反映档案某一方面的属性或特征,解决某一方面的问题。档案界常用的种类认识角度、方法及其结果主要有以下几个:

1.公务档案与私人档案从档案形成领域的公、私角度对档案进行分类认识所形成的两个相对性概念。公共档案是指人们在公务活动中形成的档案,其形成主体主要是公务机关或及其他社会组织;私人档案是指人们在私人生活中形成的档案,其形成主体主要为个人。

2.历史档案与现行档案是从档案形成时间的早晚以及档案作用角度对档案进行种类划分所形成的两个相对性较强的概念。历史档案是指行程时间较早、离现在较久远且主要起历史文化作用的档案;现行档案是指形成时间较晚、离现在的时间距离较近且主要起现时性查考作用的档案。

3.文书档案、科技档案与专门档案是中国档案界及社会上应用最为普遍的三个档案种类概念。通过这三个概念,人们可以对社会上各种各样的档案有一个较全面、较简洁的总体认识与把握。文书档案是指行政管理档案,即在社会的行政

管理活动中直接形成的一个档案门类。科技档案是指人们在科技、生产活动中直接形成的,具有一定保存价值的科技文件,如图纸、设计人无数、科研报告等。专门档案是指人们通过创造性劳动选择并保存下来以备考察的各种专门文件组成的有机体系的总称,如会计档案、人事档案、诉讼档案、医院的病历档案等。

4 档案的种类

档案载体的演变

人类拥有璀璨的文化典籍,其中档案文献浩瀚瑰丽。自进入文明时期以来的几千年中,由于社会生活日新月异,档案内容日益丰富。我国古代档案的年代之久远、数量之庞大、内容之广泛、价值之珍贵,堪为局势所罕见。在纸张使用之前,甲骨金石、简牍绵帛、铁卷金册等多姿多彩的古代档案为我国和世界留下了极为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甲骨档案是我国现存历史的档案中年代最久远的,出土数量达十五万片以上。商代留给我们的最早的档案文字材料,就是这种甲骨档案。金文档案是继甲骨档案后又一种珍贵的历史档案。青铜器上铭文铸字在商朝就已出现,到了西周,中国的青铜器进入极盛时期,此时刻于青铜器上的文字数量增多,记事广泛,具有了书史的性质。中国是丝绸的故乡,缣帛档案自然也占有一席之地。随着丝织业的发展,战国时期已开始用缣帛作为书写材料,秦汉时使用更多。简牍档案是指中国古代以竹木为载体而形成的文字材料。“简”是指狭长的竹片或木片;“牍”是指

方形木片,主要用于一般公务文书。“策”是指若干片简编联在一起,用于国家重大政事和书写典籍。树碑立传的传统习俗,使中国古代石刻档案的遗存多姿多彩,浩如烟海。早在先秦时期,就开始用石材作为记事材料,到了秦朝,石刻不仅形制扩大,且数量增多,内容广泛。此时的石刻完全具有了档案的性质。石刻档案自秦代大兴后,历代都把刻石作为发布政策、记载国政大事的最好的传世材料。与甲骨、金文、简牍档案不同的是,这三者因时代进步而随之逐渐作古,只有石刻档案至今仍有其生命力。

5 档案的不同载体形态

我国是世界文化发达最早的国家之一。我们祖先的四大发明,在世界历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特别是造纸技术的发明,对人类的贡献尤其巨大,可以说,纸是人类文明的标志之一。公元105年,东汉蔡伦率领手下工匠发明了植物纤维

造纸技术,对人类社会做出了巨大贡献。由于纸质材料轻便又便宜的特点,我国档案载体从纸质档案起发生了重大变革,取代了简牍,成为国家正式书写材料,一直沿用至今。

6 纸质档案

进入工业社会以后,开始出现声像档案,如照片、影片、唱片、录音带和录像带等。20世纪中期以后,档案载体又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产生了以代码形式记录在磁带、磁盘、光盘等载体上、依赖计算机系统存取并可在通信网络上传输的电子文件,这些具有保存价值的已归档的电子文件及相应的支持软件,参数和其他相关数据称为电子档案。电子档案的产生,是档案领域最剧烈的一次变革,它直接影响着档案工作的运作方式、基本理论乃至思维观念。

7 声像档案

档案的管理工作

管理工作是指用科学的原则和方法管理档案,为党和国家各项事业服务的工作。它的基本内容包括:档案的接收与征集、整理、鉴定、保管、编目与检索、编辑与研究、统计和利用服务。档案管理业务的诸多环节是适应社会实践的需要而产生和发展的。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个人在参与社会活动时形成了大量文件,社会活动的延续又需要经常使用这些文件。由于文件形成后的自然状况并不能完全适应社会对其实际利用的需要。为此,必须按照科学的原则和方法对这些文件进行专门的管理,这就形成了档案管理业务的各项内容。

1.档案的收集工作。各个机关、机关内部各个组织单位形成和使用的文件,往往是分散的,而机关与社会对档案的利用则要求一定程度上的集中。为了解决档案的分散形成与集中利用之间的矛盾就形成了档案的收集工作。

2.档案的整理工作。收集起来的档案不仅在数量上是巨大的,而且仍然处于零乱状态,而日常管理和实际利用则要求将档案材料进行系统化。为了解决档案的零乱与管理和利用的系统化之间的矛盾,就形成了档案的整理工作。

8 整理待上架的档案

3.档案的鉴定工作。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活动的继续,新的档案在不断的形成,档案的数量在不断的增长,有些档案也会因其存在环境的变化而失去保存价值。为了使有保存价值的档案能够得到有限保管并能发挥最大作用,满足社会利用的需要,就形成了档案的鉴定工作。

4.档案的保管工作。由于自然和社会的各种原因,档案总是处于渐变性的自毁过程中,或者可能会遭到突变性的破坏,而杜会利用则要求长远地拥有完好的档案。为了解决档案自然寿命的有限性与社会长远利用需要之间的矛盾,就形成了档案的保管工作。

9 档案密集柜

5.档案的编目与检索工作。数量庞大的档案,通常是按照它的自然形成规律进行整理存放的。档案一经整理,其体系将保持相对稳定。由于档案往往是孤本,这就决定了档案整理排的体系具有单向线性特征,而社会对档案利用的需要则是多样的和变化的。为了解决档案馆藏体系的单向线性排列与社会多样的和变化的利用需要之间的矛盾,为档案的查找提供手段,就形成了档案的编目与检索工作。

6.档案的编辑与研究工作。档案部门收存的档案,主要是原始材料,有的相当珍贵,一般只适宜馆内利用,而社会利用档案的需要是广泛的。为了满足社会

多样的和广泛利用档案的需要,需要对档案进行研究,汇编出版各种档案参考资料,这就形成了档案的编辑与研究工作。

10 楚雄师范学院年鉴

7.档案的统计工作。为了了解档案工作的基本情况,分析档案工作的规律性,提高档案管理的水平,需要对档案和档案管理的状态进行数量观察和分析研究,这就形成了档案的统计工作。

8.档案的利用工作。对档案进行一系列的管理活动,其最终目的是为了发挥挡案的作用,档案的作用是在对其利用的工作中得以实现的。为了满足社会实际利用档案的需要,需要通过各种方式向用户提供档案材料,这就形成了档案的提供利用和服务工作。

档案的作用与价值

档案是人类文明的伴生物。在人类漫长的文明史中,无论各个国家的政权性质如何、发达程度如何,都无一例外地在日积月累地形成和保存档案,并将其流传于后世。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档案具有独特、重要的、广泛的社会作用。随着

社会进步和人们认识的发展,档案的作用还在不断得以发掘,目前比较集中和主要地表现在行政、业务、文化、法律、教育等几个方面。

1.档案的行政作用。档案是各级各类机构、社会组织行使职能、从事管理活动的真实记录,这些记录对于该机构、地区乃至国家工作人员查往知来,保持政策、体制、秩序、工作方法的连续性、有效性,以及决策的科学性具有不可替代的凭证和参考作用。

2.档案的业务作用。档案作为历史的记录,就其宏观而言,纵贯古今许多历史阶段,横穿自然和社会的各个领域。就其微观而言,它记述了人们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实践过程,设计生产经营、金融贸易、工程设计、教育卫生、文学艺术、军事外交等诸多方面。档案在每一个业务领域中都可发挥重要的凭证和参考作用,成为业务活动的信息支持和保障。

3.档案的文化作用。档案的文化作用主要是指档案是人类所创造的一种宝贵的精神文化财富,以及它对人类社会文化的积累、传播、发展与进步所发挥的各种功能。档案是民族文化的集中体现;档案是历史文化的积累;档案是历史文化传承的手段;档案是文化创新的基础。

4.档案的法律作用。档案的法律作用是指档案在解决争端、处理案件等活动中所发挥的证据作用。从档案的形成来看,它是当时、当地、当事人在业务活动中形成的原始记录,真实性、可靠性,是令人信服的真凭实据。

5.档案的教育作用。古人立档有直接或间接的目的,一方面反映了中央集权制的额封建政权在政治方面的需求,另一方面也是缩微文化——“文治教化”的需要。档案是一种重要的教育资源,它以第一手原始材料见长,翔实地记录了人们创造历史的曲折历程和奋斗足迹,形象生动地反映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其真

实性不容置疑,因而具有不可抗拒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如果能够得到有效的开发,就能在发展民族心理的过程中,在促进人们了解其自身发展及其与外部世界的联系方面,发挥无法估量的作用。

各个国家、各类社会组织和个人之所以世世代代保存档案,传给后人,是因为档案具有其他事物不可替代的价值和作用,档案价值是指档案对国家、社会组织或个人的有用性。

1.根据档案价值实现领域和效果的不同,可分为凭证价值和情报价值档案是历史的真凭实据,是确凿的原始材料和历史记录它的这种可资为凭的特性构成了档案的基本价值之一——凭证价值;档案是事实、知识和经验的记录,它的这种可靠的、广泛的、可资参考的特征,构成了档案的又一基本价值——情报价值。

2.根据档案价值实现时间的不同,可分为现实价值和长远价值。档案的现实价值又可以成为现行价值,是指档案对现实的社会实践活动所具有的有用性。档案的长远价值,是指档案价值的时效性可以扩展到遥远的未来,在相当长的时间中能够满足社会各方面利用者需要的性质。

3.根据档案价值主体的不同,可分成对于形成者的价值和对于社会的价值。

档案对于其形成者所具有的价值为第一价值,其价值的主体是档案形成者;档案对于社会所具有的价值为第二价值,其价值的主体是非档案形成者。在我国,档案对于形成者价值的实现一般是在档案室阶段,而对于形成者之外的社会价值的实现主要在档案馆阶段。

增强社会档案意识

     档案价值关系不是天然存在的,而是通过主体和客体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形成的,这种联系和作用就是档案利用活动。档案利用是档案价值产生和实现的中介和必要条件。没有利用活动,利用者与档案之间便无法结成价值关系,档案价值的实现也无从谈起。档案利用活动的可能性、广泛性及其效果主要取决于一定的条件,其中一个主要条件就是社会档案意识的高低。

     人们对档案的认识水平以及社会上对档案的普遍认识程度可称为“社会档案意识”。杜会对档案的需求程度以及档案工作能够满足需求的程度与社会档案意识密切相关,社会档案意识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文明程度的标志之一,既取决于社会文明程度,反过来又对其产生正面或负面的影响。社会档案意识对于档案价值实现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档案利用需求、档案利用政策和档案服务观念。在社会档案意识比较强的地方和单位,档案需求较大,档案利用政策明确,档案部门服务意识强,档案价值就实现得比较好:反之,在不了解和不重视档案的地方和单位,人们既不注意保管档案,也不注意利用档案,档案的完整齐全尚难保证,开发利用更是开展不力,档案价值是难以形成和实现的。提高社会档案意识,从根本上进有赖于牡会文明程度的提高,开展广泛深入的档案宣传、做好服务工作,使人们从档案中受益,也是卓有成效的。

 



Back to Top